快轉到主要內容

mountainandwater

[文章分享]訪問桑普爾總主教 (1) -十年的主教生涯及神父聖召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教區總主教 (Archbishop Alexander Sample) 自三年前接任該教區總主教一職起,非常注重該教區的禮儀生活。他也鼓勵該教區的聖樂發展。以下是 Catholic World Report 跟他做的 訪問 譯文: 總主教 亞歷山大.桑普爾 (Archbishop Alexander Sample),55歲,最新慶祝了他主教晉鐸10周年,也將很快慶祝他成為儀勒岡州波特蘭總主教的3周年。 他在1990年,於密歇根州馬凱特教區被祝聖成為神父,並在2006年成為該教區主教。在他主教晉鐸時,他是美國最年輕的天主教主教,並且是首位於1960年代出生的主教。 波特蘭總教區共有425000天主教徒,331位仍活躍及已退休的神父,124個堂區,及22個傳教站。除了三個範圍廣闊的大都市 (metropolitan areas) 外,這總教區還有30000平方英里,位於儀勒岡西部的森林、郊外及沿海地區。 桑普爾總主教最近和 Catholic World Report (CWR) 就不同的題目傾談過,包括在美國西北部教會遇到的特殊問題、神聖禮儀的重要、及去年的家庭世界主教會議甚麼地方使他失望。 CWR: 你反省過去10年的主教生涯時有何看法? 總主教: 首先,我都沒有留意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時間過得很快。 這實在是很不可置信的經驗。我想我比我開始接受這角色時更有信心。 當我被祝聖為主教時,我是美國最年輕的主教,但我也逐漸脫離這令人困惑的標籤。現在我是最年輕的總主教。
故事完結時能以喜劇收場嗎?
作為活在21世紀的教友,如果我們稍為認真一點地看這個社會,望著我們的教會,很多時我們也會有種無力感:我們真的能有將來嗎?教會被世俗及邪惡圍攻,我們手無寸鐵,仿佛只有等著滅亡。我們自己的教友沒有熱誠、沒有堅持,也失卻了跟基督的關係、不明白教理…… 然而保祿宗徒提醒我們:
《罪人手冊》--情慾
「情慾 (Lust) 是對不合法享受的不合理慾望。這是這世上最泛濫的惡習;它的攻擊最為激烈,它引起的渴望最為難以滿足。因此聖奧斯定說基督徒要保持潔德是最慘烈的戰爭,因為對抗色慾的搏鬥多,但勝利是罕見的。」
「你們應全心歸向我,禁食,哭泣,悲哀!」
至少現在──上主的斷語──你們應全心歸向我,禁食,哭泣,悲哀!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你們應歸向上主你們的天主.因為衪寬仁慈悲,遲於發怒,富於慈愛,常懊悔降災。有誰知道,也許衪會轉意後悔,在這場災禍後,給你們留下祝福,好使你們能給上主你們的天主獻上素祭和奠祭。你們要在熙雍吹起號角,制定一個齋期,召開一個盛會。要召集民眾,制定一個集會。召集老人,集合幼童,既使吃奶的嬰兒;新郎應走出他的洞房,新郎應離開她的閨房。上主的僕人──司祭,應在殿廊與祭壇之間痛哭,說:「上主,求你憐恤你的百姓,不要讓你的基業遭受侮辱,使異民取笑他們!為什麼讓人在異民中說:他們的的天主在哪裏?」岳厄爾先知書2:12-17) 昨天是聖灰星期三,是四旬期的開始。可能各位讀者在四旬期之前的一段時間已開始準備進入這神聖的封齋期,可能也訂定了一些四旬期計劃讓自己更能接受天主的召叫。 慈母教會制訂四旬齋期,正正就是提醒我們人生苦短,我們要將注意力放在天上。她鼓勵信友們在這封齋期禁食、祈禱、施捨。 守齋不是不去做些壞事:不說壞話、不偷懶……這些也是我們應在四旬期改善的,但這些和守齋的意義不一樣。守齋不是不做壞事,而是按教會的規定及指引,不做一些對我們肉身有利的事,藉此幫助我們超性生命的成長。
基督徒的生與死
筆者有朋友是屬主業團 (Opus Dei)1 的平信徒,他在年多前參與了他的一位朋友的宣福禮,就是真福歐華路主教 (Blessed Alvaro del Portillo)。 筆者不是主業團成員,也對這位真福認識不多,但筆者看到以下片段卻另外一些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y3iHajhhU 筆者想指出片中的一個特別之處,就是信友走到真福聖髑前的那種喜樂。如果讀者們出席過葬禮,都會感受到那種壓人的悲傷;即是過了多年,各人到了掃墓的時候即使不再愁眉苦臉也不至於「喜樂滿盈」。但在以上片中,出席的信眾在恭移聖髑的時候都出於喜樂地拍掌、甚至要觸摸及親吻聖髑。這是我們對死人的反應嗎?
[主日講道]張心銳神父——天主的慷慨
早一個星期,筆者參與慈幼會張心銳神父的主日彌撒。張神父的講道非常有意思,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當天的福音是耶穌的天國比喻,家主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邀請人到他的葡萄園工作: 天國好像一個家主,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僱工人。他與工人議定一天一個「德納」,就派他們到葡萄園裡去了。約在第三時辰,又出去,看見另有些人在街上閒立著,就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 凡照公義該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就去了。約在第六和第九時辰,他又出去,也照樣做了。約在第十一時辰,他又出去,看見還有些人站在那裏,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站在這裏整天閒著?他們對他說: 因為沒有人僱我們。他給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 到了晚上, 葡萄園的主人對他的管事人說:你叫他們來,分給他們工資,由最後的開始,直到最先的。那些約在第十一時辰來的人,每人領了一個「德納」。那些最先僱的前來,心想自己必會多領,但他們也只領了一個「德納」。他們一領了,就抱怨家主,說:這些最後僱的人,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而你竟把他們與我們這整天受苦受熱的,同等看待。 他答覆其中的一個說:朋友! 我並沒有虧負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德納」嗎?拿你的走吧! 我願意給這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 或是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這樣,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 」(瑪竇福音 20:1-16)
重建聖樂傳統
筆者很早前提過,禮儀中用的音樂應是聖樂,最理想是使用教會建議的聖樂,即《 Graduale Romanum 》中的不同對經。筆者也就這個問題和讀者討論過,現在香港教區所用的頌恩雖然是教區所批准,但始終離《禮儀憲章》及《羅馬彌撒經書總論》的要求很遠,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教會以額我略曲為羅馬禮儀的本有歌曲,所以在禮儀行為中,如果其他歌曲條件相等,則 額我略曲佔優先。《禮儀憲章 n. 116》
李斌生輔理主教被調任澳門教區主教--感想
教廷於1月16日宣布接受了澳門教區主教黎鴻昇主教因病請辭,而將香港教區李斌生輔理主教調往澳門教區,並於澳門教區440周年慶典的日子,即2016年1月23日,正式成為澳門教區主教。
有關聖周四洗腳禮的變動
梵蒂岡網站的 Bolletino 在昨天(2016年1月21日)刊登了一份 2014年12月20日教宗方濟各給聖禮部部長 Cardinal Sarah 的 信函,以及相對應的一份 法令。 大概就是,就教宗的要求,聖禮部更改了聖周四洗腳禮的禮文,由 「 Viri selecti (被選的男人) deducuntur a ministris…」更改成「 Qui selecti sunt ex populo Dei (由天主子民中被選的) deducuntur a ministris…」,即是說洗腳禮中,女性可以被選參與洗腳禮。 [getty src=“463002137” width=“445” height=“297”] 以執行上來說,這改動影響不大。反正香港不少堂區已是慣例上會選擇女性參與洗腳禮,只不過是由之前大家這樣做是違反禮儀規定,現在變成禮文批准的行動。
只有看得見的美才值得保留?
現代社會有時很虛偽,當很多人經常提出要捍衛甚麼甚麼尊嚴,要堅持道德,其實只是在維護著自己喜歡的東西。 筆者最新看到以下一段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LE1-nOlSs 禿鷲對很多人來說不是漂亮的生物,牠們吃動物屍體,又不友善。然而牠們在整個生態平衡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牠們卻被不同的藥物所毒死、被迷信的人所殺害。然而大家都會因為牠們的外貌而選擇不去想牠。也因為這個源故,宣傳保護環境的機構和活動都用熊貓、Q版蝴蝶等等的可愛圖片做標誌及宣傳。雖然熊貓絕種了造成的後果遠遠不如禿鷲、蜜蜂絕種的災難。